活动

在线品鉴第八十六期—招子庸墨竹图轴


招子庸墨竹图轴,纸本水墨,年代:清道光辛丑年(1841),尺寸:纵106厘米,横37厘米。
款识:辛丑春三月铭山画意。
印章:①朱文方印“铭山”
   ②白文方印“招子庸”

作者简介:招子庸(1786—1847),字铭山,号明珊,广东南海人。招子庸文笔矫健,善骑射,多才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人。出为山东潍县知县,曾任青州知府,有政声。寻坐事落职,旋罢官归里,以卖画为生。尝于牍尾画竹,人云有板桥(郑燮)风致。然他画无承授,纯师自然,又善人物,姿状奇伟而静穆,非俗手所及,而尤以画竹和蟹著称。善词曲,精晓音律,所著《粤讴》,一时乐籍人谱为声歌,深受粤人喜爱。

作品赏析:招子庸以画竹闻名,“子庸之画,在广东已久负盛名。不独兰竹、芦蟹,山水、人物、花卉、草虫也均有涉猎,而以画竹之精湛与传神最为人称道”[1]。《南海县志》载:“子庸平素不修边幅,广行结纳而敏慧多能,所写兰竹或雪干霜筠,威严凛凛,或纤条弱植静好娟娟,俱能得其生趣。粤中人士如琼南张岳松、香山鲍俊,皆推许之”[2]。冼玉清亦云:“子庸画竹,欲步武板桥。而其不同者,板桥纯用意笔,而子庸近于写实。板桥不为形似,而子庸为形似。板桥能疏,子庸能密。板桥能瘦,子庸能肥。板桥不求工,子庸不求工而自工。盖其初习宋元之画,故境界如此。然在粤人中,确可独树一帜矣”[3]。

  招子庸习画,并无亲授师承。其跋画竹曰:“画竹应师竹,何须学古人。心眼手倶到,下笔自通神”[4]。又云:“余初学画竹,取宋元诸家学之,皆寸寸节节以为竹也。涉历江湖有年,每遇竹深处流连竟日,雨叶风梢,尽得其趣,乃悟向者真画竹耳”[5]。招子庸画竹,应是学习宋元之法,继而师竹画竹,秉承了文人画的优秀传统。

  此幅《墨竹图轴》,构图立意别出心裁,似有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意味,写折枝细叶,形断而神不断,笔力挺秀,用墨淡雅,浓淡相宜;全图近写实又不失意趣,竹叶密又层次分明,画写实性强,表现出淡泊野趣之韵味,无怪乎画史称其为“画竹之高手”。招子庸的画作大笔淋漓,竹影疏阔,意在画外,其文人旨趣明显,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气质[6]。




注释:
[1]朱万章:《粤画访古》,第133页,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
[2]《清同治南海县志·招子庸传》,转引招烜编撰:《世说招子庸》(史料专刊),第167-168页。
[3]冼玉清:《招子庸研究》,《岭南学报》第八卷一期,1947年12月。
[4]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南海市文化艺术志》,第452 页,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年版。
[5]《广州市文物志》编委会:《广州市文物志》,第351 页,岭南美术出版社1990 年版。
[6]徐燕琳:《论招子庸及其文人画精神》,《岭南文史》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