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在线品鉴】中国推广牛痘术第一人邱熺

  顺造物之生成易,补天地之缺憾难




  邱熺,是我国最早引进牛痘术的人之一。在他的推动下,牛痘接种法得以在广东甚至全国普及,为我国防治乃至最后消灭天花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据晋代葛洪《后肘急备方》记载,最早是汉代马援南征交趾时由南越传入的。
  历代医学家都对天花防治作过多方研究,较为显著的结果是明代的“人痘接种术”。
  以病情较轻的天花病人的痘浆或痘痂作为疫苗,通过鼻吸法种入人体。


 

人痘接种术



  但“人痘接种术”依然存在死亡风险。
  直到18世纪,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偶然发现,得过牛痘的人就不会再得天花,由此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19世纪初,“牛痘接种法”从东印度公司传入中国,但并未得到重视,有人疑之,有人忌之,传播受到阻力。
  1805年,正在澳门经商的南海人邱熺决定亲自试种,后更拉上家人戚友共同种痘,结果全部成功。
  由此,邱熺相信牛痘术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天花防治术,于是投入学习,掌握了种痘技术。
  后来,广州十三行商人伍秉鉴、潘有度、卢观恒等人出资,在广州洋行会馆设立种痘局,由邱熺、谭国两位痘师负责种痘。
  当时中国的人痘术已经得到较大改进,功效尚不明确的牛痘术自然引起传统人痘师的抵制和平民百姓的猜疑,再加上鸦片对中国的毒害,使得国人对同样来自西洋的牛痘术有颇为复杂的心理阴霾。
  为更广泛地推广牛痘术,惠及更多中国人,邱熺采取了多种办法。
  首先,是以“免费种痘”吸引百姓。
  当时,人痘苗的提取和培养成本比较高,价格十分昂贵,一般人接种不起。
  而牛痘苗不仅免费施种,甚至倒贴“果金”(感谢费),自然吸引了一大批人尝试。
  其次,为让中国人接受牛痘术,素不识医的邱熺开始研究医理,写成《引痘略》一书,从中医角度解释牛痘术。
  传统中医认为,天花是由“胎毒”感染而致的,故在发病之前先种痘,将毒引出。
  邱熺在此基础上提出接种于手臂上的牛痘术比用鼻吸法的人痘术更为安全。
  他将手臂上种痘之处定为消烁、清冷渊二穴的上下交联之处,人身两臂是手少阳三焦经,是人身“最关要之府”,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痘苗从此进入体内,便可以自然引出深藏于体内的胎毒



     


   




  最后,充分利用“名人效应”。
  邱熺从事牛痘术的传种后,声名远播,不少文人与地方官员在子女成功接种后都以诗文赠送。
  如时任广东布政使曾燠就赠邱熺“勿药有喜”匾额一块、两广总督阮元也曾赠诗一首。
  邱熺将这些诗文编成《天花新咏》,后又改名为《引痘题咏》刊行。
  这些诗文可谓是当时最有力的广告,使更多人对这种外来医术产生信任。
  1828年,广东人曾望颜在北京南海会馆开设京都种痘公局,邀请邱熺赴北京种痘。
  当时,邱熺年事已高,于是派儿子邱昶前去,历十月余,为数百人种痘,并授徒五人。
  1850年,邱熺去世,临终仍叮嘱儿子邱昶继承种痘事业,可见其济世之心,至死不渝。
  邱熺作为在中国学习和传播牛痘接种术的先行者,他的高尚医德和历史功绩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和怀念。

  知识扩充:
  邱熺(1774—1851年),字浩川,南海人。“少有异资”,“素善鼓琴”,科场失利后,前往澳门经商谋生。1805年在澳门引进西方牛痘术,是中国最早引进牛痘术的人之一,著有《引痘略》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天花防治医学著作,为我国防治到最终消灭天花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