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在线品鉴第五期——馆藏知多少 | 清初角雕杯

清初角雕杯
质地:犀角
尺寸:高11.5cm,长19.5cm,宽10.9cm


  犀角,为犀科动物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等的角。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用犀角制器的历史,据《诗经》记载:“兕觥,以兕角为主,容五升。”“兕”为雌犀牛,“觥”为商周流行的盛酒器。可见,商周时犀角便已成为制器材料。
  商周至春秋时期,因犀牛数量众多,犀牛皮成为制作盔甲的上等材料,而到了战国时期,连年混战使犀牛遭到疯狂捕杀,加之气候变化的客观原因,犀牛几近灭绝。《战国策 · 楚策》载:“遣伎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鸡骇之犀”即犀角,晋傅咸《<犀钩铭>序》载:“世称鸡骇之犀。闻之父常侍曰:‘犀之美者有光,鸡见影而惊,故曰骇鸡。’”)《汉书》载:“南越王赵陀献文帝犀角十。”可见,战国之后,犀角就已是进贡帝王的宝物了。因材料稀缺、雕刻难度大,角雕作品较之竹、木雕等更显珍贵。
  古人认为犀角有解毒功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亦有记载:“犀角,足阳明药也。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药物必先受之,故犀角能解一切诸毒。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风邪热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疗诸血及惊狂斑痘之证。”因而犀角又受到古代皇宫贵族的重视,将其制为杯盏,以检验饮食是否安全。清乾隆帝更是曾为自己钟爱的角雕杯题诗一首:“犀角兴明代,精传无锡尤。已教创轮辂,为免费雕锼。命匠敦淳朴,作杯斥巧浮。云龙述经义,杂说与韩侔。”
  而今,犀牛属于濒危保护动物,犀角再也不能被用作角雕材料,现世所存作品已成绝响。此件角雕杯自清初流传至今,色泽温润,造型古朴,刻工于浑朴中见精巧,刀法细腻流畅,纹饰自然生动,实乃犀角制品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