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品鉴第十三期—春秋铜匜
春秋铜匜,质地:铜,尺寸:通长28厘米,通高13厘米。
长槽流深腹四足龙形鋬耳式,口缘较直,流槽较上式窄长,深腹圜底,下具四条扁足,后部有龙形鋬。青铜匜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是盥手注水之器。《周礼·春官·郁人》:“凡祼事沃盥。” 清·孙诒让《周礼正义》:“沃盥者,谓行礼时必澡手,使人奉匜盛水以浇沃之,而下以槃承其弃水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有“奉匜沃盥”之语,意为执匜浇水于手洗沫。西周中期水器的地位大大提升,传统的水器的组合有盉盘,盉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匜便应运而生,作为新型水器与盘搭配使用。《礼仪·公食大夫礼》云:“小臣具盘匜,在东堂下。”《国语·吴语》曰:“一个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文献记载亦可见盘匜共用。先秦沃盥之礼之需,匜与盘常配套使用,以匜泻水,以盘承之。青铜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沃盥之礼渐废,青铜匜便逐渐消失。
古人一手拿着这兽形鋬,一手扶着匜身,将水倒入配套使用的青铜盘中。历史发展到今天,如果在家中宴请客人,主人便会倒好洗手水、递上毛巾,这就是典型的古代沃盥之礼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