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在线品鉴第十五期—汉绿釉陶樽


  汉绿釉陶樽,质地:陶,尺寸:口径19.8厘米,通高19.5厘米。      
  圆筒形,直壁,口沿小残,上有盖,盖上装饰柿蒂纹和弦纹,平底之下有三个兽蹄足,一足断,筒腹中腰外壁施模印铺首衔环耳一对,通体施绿釉。
  汉许慎《说文》中无“樽”字,字本作“尊”。尊为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战国以后少见,现今所称“尊”乃沿用宋人的定名。“樽”始载于战国,庄子《逍遥游》中即有:“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又有“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铜樽,战国时期出现的日常实用盛酒器,盛行于汉晋时期。近些年考古资料日益丰富,此类器物中有些带自铭文,如“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在汉代,酒一般藏在瓮、壶之中,饮宴时先将酒倒入樽中,樽可温酒或盛酒,再用勺酌入耳杯奉客。汉《乐府诗集·陇西行》中即有描述:“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又有唐李白《行路难》诗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历史文献中,常称有三足的樽为“奁”或“三足奁”,此为误称。樽有多种材质,有铜、金、玉和陶等不同质地。此件绿釉陶樽应该是仿铜樽,属于低温铅釉陶,单色釉,采用模印和贴塑等装饰技法,是墓葬随葬时的模型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