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品鉴】铺针细于毫芒,下针不忘规矩∣广绣
农历七月七日为七夕节,相传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每逢七夕,民间妇女都会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祈求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由于织女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子在祈愿的同时亦会为自己祈求智慧和巧艺,因此“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
十指春风,一绣千年,一双巧手便能绣制万般绚烂。作为古代女性日常劳作的主要工种之一,我国刺绣工艺历史悠久、独具巧思,以不同的针法及表现形式可分为不同门类。其中,流传于广府地区的民间刺绣工艺被称为“广绣”。
广绣是粤绣的典型代表,流传于广府地区,主要是广州、番禺、顺德、南海等地的民间手工艺刺绣,以繁复饱满的构图、富丽明艳的色泽、细致灵巧的针法闻名遐迩。广绣自古以来备受青睐,不仅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更经常作为贡品进献朝廷。
据唐代笔记小说《杜阳杂编》记载,唐永贞元年(805年),年仅14岁的南海绣娘卢眉娘已经能在一尺见方的丝绢上绣出佛经《法华经》七卷,字如粟粒大小而点划分明,足见其技艺之高超。
广绣的发展植根于广府先民的日常生活,从创作题材到艺术风格均充满岭南特色,率性自然,富有民间趣味。广绣擅长以岭南风物为题材,以三阳开泰、百鸟朝凤、孔雀开屏、龙凤呈祥、山水风景等为绣绘物象,再配上文字和几何纹饰等图案,以暗语、象征的方式,用以表现吉祥富贵、喜庆满堂、生机勃勃的寓意。
在构图方面,广绣讲究繁复饱满的构图,绣面往往很少留有空隙,喜用山水、草地、树根等填充空白,或者利用小鸡、小鸟等突出重点绣绘的物象,使绣面显得热闹而紧凑,装饰性极强。
广绣的针法十分丰富细致,均匀且多变,有高度的表现力,尤其表现禽鸟的翎毛、荔枝等最为出色。广绣施针带线讲究“光、亮、齐、密、净、匀”,如运用不同的针法,能使禽鸟尾部翎片看起来清晰、质地硬、有层次,过渡自然。同时,使鸟的腹部羽毛轻盈松软,有丰润的质感,使绣品更生动自然,富有生命力。
留水路是广绣工艺技法中的一大特色,在每一相邻的刺绣面积之间,在起针和落针之间留出约0.5毫米的距离,从而在绣面上形成空白的线条,使图案纹理清晰,层次分明,更具质感。
广绣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代代相传的手艺如实记录着广府先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趣。如今,广绣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昔日的辉煌依然印记在历史的潮流中。时至今日,传统广绣技艺在新时代的冲击下正以另一种更为人们接纳的方式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