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品鉴】中国近代民族机器缫丝第一人——陈启沅
陈启沅(1834-1903),字芷馨,号息心老人、息心居士,南海西樵简村人,中国近代民族机器缫丝工业第一人,曾在家乡西樵简村创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开办的缫丝厂——继昌隆机器缫丝厂,提倡和传授西方机器缫丝技术,促使新式缫丝业在珠江三角洲迅速发展。
科举失利,出洋谋生
陈启沅,1834年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半农半儒”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希冀于科举功名,但两赴童试均不第,遂弃科举之途,随兄以农桑为业。
1854年,陈启沅随兄长陈启枢到安南(今越南)谋生,凭借敏锐的商业触角,陈氏兄弟几次创业均获成功,从开杂货铺兼做钟表修理,到开酱园,再到丝绸贸易、当押铺、谷米行等多行业均有涉足,十余年间,兄弟俩已经成为当地巨商了。
富起来的陈启沅“未尝废农桑之心”,开始把目光放在蚕丝生产行业上。作为法国殖民地,安南当时已经引入了以蒸汽为动力的缫丝机械。陈启沅惊讶地发现,使用机器缫丝后,蚕丝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让他兴奋不已,于是萌生了回乡办厂以改变家乡落后的手工缫丝业的想法。
回乡办厂,毕力躬行
陈启沅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机器问题。由于受诸多条件限制,设备难以引入中国。为攻克这一难关,陈启沅花费了六七年的时间,多次进入法国人办的机器缫丝厂参观,细细比较其工艺与家乡手工缫丝的异同,回家后再反复回忆,用图文记录下来。为了研究机械,他又自学了物理学、力学、蒸汽机原理、算学、绘图等几门专业知识。经过上百次的参观,陈启沅逐步画出了机器设备的草图,后又绘成可供正式生产的图纸。1872年,陈启沅带着一套旧轮船机器(主要是蒸汽机)及两个年轻员工,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蚕桑谱》缫丝机械图
经过多番考虑,陈启沅最终决定将厂址定在家乡西樵简村。他找到了位于广州十三行的陈联泰号机器厂,与陈澹浦商谈制造蒸汽缫丝机事宜,陈氏父子对着图纸认真琢磨、研究、讨论后,才决定承做。设备的制作过程充满挑战,部分零件还必须自行制造,经过八九个月的研制、调试,蒸汽缫丝机才初步完成。
陈启沅纪念馆内展示的根据《蚕桑谱》复制的缫丝机器
1873年,继昌隆缫丝厂正式落成,这是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机器缫丝厂。没有相关管理经验的积累,这是陈启沅面临的又一难题。于是他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家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规章制度。如奖惩方面,女工考核实行计件制,多劳多得,另设监督管理机制,分“明察”和“暗察”,严格监管,奖罚分明,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能激励女工,确保工厂良性运转。
乐善好施,造福桑梓
陈启沅一生热心公益,在官山墟开设了米铺和药铺,对村里鳏寡孤独废疾者发施米簿、赠医送药,同时捐资兴办学堂,延请本村秀才为农家子弟提供义务教育,还捐资重修吉水窦、桑园围等水利工程。
陈启沅开设米铺和药铺造福桑梓
在大变革时代,陈启沅早早洞悉了世界发展的趋势,敏锐地抓住了时机,毅然返乡创业,还哺祖国。这位富有爱国思想和革新精神的民族企业家,为中国缫丝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