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在线品鉴第二十四期—陈澧行书八言联



  陈澧行书八言联,质地:纸,尺寸:纵163厘米,横37厘米。

  释文: 松驾乘闲桂筵追赏 榴花浮酌葛蔓调弦 心田四兄雅鉴 陈澧兰甫
  印章:①白文方印“陈澧之印”
     ②朱文方印“兰甫”
  作者简介:陈澧(1810―1882),字兰甫,号东塾,别号止斋,学者称东塾先生,广东番禺人。九岁能为诗文,与杨荣绪、桂文耀为友,复问诗于张维屏,问经学于侯康。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官河源县训导。遍览群籍,博学且无所不通,凡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体文、诗词、篆、隶、真、行书, 均有独到研究。其篆书雄强,隶书朴茂,行书法欧阳询参以苏轼,善画山水、花卉,尤工水仙、菊花。为广州学海堂学长数十年,晚年主讲菊坡精舍,与诸生讲论文艺,勉以笃行立品,成就甚众。
  作品赏析:上联语出唐王勃的骈文《夏日宴张二林亭序》:“张二官松驾乘闲,桂筵追赏,引簪裾之胜侣,狎邱壑之神交。”下联语出唐王勃的骈文《夏日登龙门楼寓望序》:“榴花浮酌,对文举而无忧;葛蔓调弦,抚钟期而有遇。”陈澧的行书卓然名家,根植于米芾,用笔参以欧阳询之法,风格大致一致。此幅作品参以欧书的严谨,结体严密方劲,显得挺拔峻利,气势沉着。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曰:“兰甫京卿,篆法出于香山黄子高,亦自雄骏,楷法得力于小欧《道因碑》。”马宗霍《霋岳楼笔谈》曰:“兰甫行楷修妮,不失雅度,篆亦谨持有则。”陈澧主张临帖,而且要学习古法,《陈澧集》言:“凡学书者,古帖为师,一点一画,心摹手追。”陈澧的书法或多或少都有所临帖的影子。
  陈澧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包括篆、隶、楷、行诸体。其虽不以善书为能事,亦不能跻身典范书家之列,但其书仍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时人的追捧及后世的推崇。时人的追捧可以从陈澧著《陈澧集》中“时人每以纸、绢索书……每为人作书,辄自烦恼”为凭;后世的推崇,则可以启功为例。启功在其著《论书绝句一百首》第九十首自注中专门论及陈澧的书法:“然其融合欧米,不但终成自家面目,亦见自家性情。所作书札,皆娓娓论学,首尾千百言,无矜持,无懈怠。昔人论师道有言教身教说,余谓观学人之笔,可谓并受书教焉。”
  陈澧在书法之外,兼擅篆刻。陈澧曾从孟鸿光治印,陈澧《和张韶台谢孟蒲生刻印并简蒲生八首》中写道:“绿剑山人善妙词,即论摹印亦吾师”。现存陈澧书帖文稿中所钤印章,“陈澧”“陈澧之印”“兰甫”“陈氏兰浦”等,皆精妙绝伦,为行家所叹赏。马国权《广东印人传》认为其印:“真置之汉印之林而无逊色,至可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