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在线品鉴第二十五期—新石器时代石镞



  新石器时代石镞,质地:石,尺寸:长9厘米。

  三角形石镞,有茎式,镞身中间有脊,通体磨光。
  石镞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常见的遗物之一,较能反映有关古人的活动及经济生活的石器之一。磨制石镞,一般用较薄的页岩为材料,其制法是先把薄版状的页岩切割成所需形状,然后磨其锋及两侧刃使其锐利,亦有通体磨光者。有茎式石镞的装备方法有插槽或细绳捆绑在箭杆顶端。
  石镞的功用考察,即考察石镞的使用方式与施加对象。在石器功能学研究中,要回答“一件石器是用来干什么的,怎么被使用的”这样的问题,起初考古学家是通过外形来推测,它像是用来干什么的用具,于是就推测它曾经从事于哪些相关的活动,然后会从有限的民族学材料或近现代关于该器物用途的观点中得到一些关于使用这种器物的知识,加以辅证。后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在两方面有所发展:一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石器的使用痕迹,如刃缘破损、刃缘磨圆等痕迹, 来推测石器使用者的使用行为、动作力度,以及加工对象,进而达到阐释石器功能的目的;二是通过提取石器上的残留物信息,如植硅体、淀粉粒、血液残留、微细胞组织等残留物结构,来辨识该石器用来加工的动植物对象等,从而解释它是用来获取什么资源的工具。
  一般而言,石镞常常被当作狩猎经济的指征性器物。换而言之,研究中若某史前遗址发现了大量石镞,便会将其作为狩猎工具来总结该地存在着狩猎采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