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在线品鉴第三十一期—招子庸芦苇蟹图轴


招子庸芦苇蟹图轴,纸本水墨,尺寸: 纵116厘米,横55.1 厘米。
款识:锦遇二兄雅属,铭山招子庸画。
印章:①白文方印“招子庸印”
          ②朱文方印“铭山”

作者简介:招子庸(1786—1847),字铭山,号明珊,南海横沙人。招子庸文笔矫健,善骑射,多才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人。曾任山东潍县知县、青州知府等,有政声。寻坐事落职,旋罢官归里,以卖画为生。尝于牍尾画竹,人云有板桥(郑燮)风致。然他画无承授,纯师自然,又善人物,姿状奇伟而静穆,非俗手所及,而尤以画竹和蟹著称。善词曲,精晓音律,所著《粤讴》,一时乐籍人谱为声歌,深受粤人喜爱。
作品赏析:蟹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花鸟鱼虫题材之一。古往今来,不少画家啖蟹、品蟹、画蟹。由此,绘之以画,倾之以情。蟹之入画,始于唐代。北宋傅肱《蟹谱·画》:“唐韩晋公滉善画,以张僧繇为之师,善状人物、异兽、水牛等之外,后妙于旁蟹”。南宋高似孙《蟹略·蟹图》跟近亦曰: “韩滉画,妙于螃蟹”。宋代,民间绘画活跃,加之宫廷绘画兴盛,以蟹为主题的绘画亦初步兴起;明清时期,则是蟹画的繁荣发展阶段,异彩纷呈、各有情趣[1]
  活跃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招子庸亦以画蟹著称,《清稗类钞》载:“招子庸工绘事,画蟹最佳,俨有秋水稻芒、郭索横行之致。润有定格,酬不及格者,为之绘半面蟹,自石罅中微露半体,神采宛然生者,人皆叹为绝笔。”《南海县志》载其:“以新意创画螃蟹,平沙浅草,著墨无多,令人想见江湖风景,尤为画家所未有”。据传,画蟹的招子庸与画竹的温遂之齐名,而且都跌宕不羁,好作珠江游,选色征歌几无虚日,诸姬以得其手迹者为幸,故而被传为画苑之美谈和翠楼之韵事。《桐阴清话·珠江杂诗》曰:“老辈风流总不羁,狂名都播翠裙知;温郎墨竹招郎蟹,争谴群花拜画师”。
  招子庸作于道光乙未中秋的《百蟹图》,有其题跋曰:“画芦蟹之法用笔各异,芦之传神在于折叶,落笔要无滞。蟹之生气在乎两螯,出笔要有势。时人屡效而不得其神者,皆由未知其中之用笔也”。此幅《芦苇蟹图》轴,画面构图中,芦苇则呈向上直出,旁斜出几支,芦叶颀长,芦下蟹形态各异,神态逼真,亟状其憨蹒形性;蟹有郭索疏苇平沙间,有露背者,有见腹者;墨的浓淡变化表现了蟹壳硬而亮的质感,蟹足粗细分节,勾画有力。招子庸活脱脱勾画出螃蟹横行于水草之间的情景,在笔墨上承袭明代写意风格,表现出淡泊野趣之味。

参考文献:
[1]钱仓水:《中国蟹画的历史考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