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品鉴第四十二期—黄少强断塔秋零图
黄少强断塔秋零图,纸本设色,尺寸:纵98厘米,横42厘米。
款识:少强。
印章:朱文圆印“黄”
作者简介:黄少强(1901—1942),名宜仕,字少强,南海官窑小江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幼习诗文,更“爱画入骨髓”,高剑父、高奇峰之学生。初专攻西洋画,自入美学馆后,努力写生。用西洋画技术从事国画绘制,以“法古变今”为其写画教条。作品取材于民间疾苦,在岭南画派中独树一帜。曾任广州市立美专国画系主任,1935年在广州创民间画馆,1939年在香港与画家叶少秉、何家访三人成立岁寒社。刊行有《画冢》《止庐民间疾苦图册》《止庐纪游画集》,著有《止庐题画诗抄》等。
作品赏析:黄少强的作品主要立根于民族土壤之中,保存传统的特色居多。其并未留过洋,早期创作的部分作品却明显受到西洋画的影响,显示出与高剑父、高奇峰师承联系。韦承红注意到像《尘榻空留》(1927年)[1]、《记取西湖打浆回》(1929年)[2]等人物画作品,不仅注意处理人物和周围环境的透视关系,还渲染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显然沿袭了“二高”的表现手法[3]。黄少强早期创作的山水花鸟作品亦有类似情况,如《踏流不肯随流去》(1926年)[4],李伟铭亦注意到此点[5]。
《断塔秋零图》大致绘于1926年,黄少强在另一幅《断塔秋零图》上有题识(图一)。其创作缘由亦说明:“今春二月,余尝买舟游苍梧,溯珠江之上游,收风光于眼底。日之暮矣,残红在空,舟过某地,有断塔岿然矗乎高坡之上,颓毁过半矣。以入速写,颇自赏”[6]。《断塔秋零图》明显带有“二高”早年受到日本画风格印记的影响。“二高”早年留学于日本,“在绘画上,二高早年于日画靠近竹内栖凤”[7]。高剑父归国后二十年代创作的山水花鸟画常选取荒城古道、野渡扁舟、孤村板桥等意象来设计场景,大量运用了从日本学来的渲染法,即以纯度较高的颜色大面积渲染,并通过渲染阴影和烘托背景的方式来真实地渲染风景。观察《断塔秋零图》的构图及技巧,亦可明显感受到这一点。
图一 黄少强断塔秋零图(广东美术馆藏)
参考文献:
[1]广东美术馆编《黄少强·走向民间》,第5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2]广东美术馆编《黄少强·走向民间》,第5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3]韦承红:《从传统笔墨到现代人物:黄少强人物画浅评》,载岭南画派纪念馆编《黄少强人物写生集》,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4]广东美术馆编《黄少强·走向民间》,第4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5]李伟铭:《黄少强的艺文事业:兼论20世纪前期中国画艺术中的民间意识》,载《黄少强·走向民间》,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6]广东美术馆编《黄少强·走向民间》,第4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7]李伟铭:《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20世纪前半期广东绘画一斑》,广东美术馆编《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