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品鉴第七十五期—康有为致康同璧书札
此为康同璧1904年至1906年旅居美国康涅狄格州南温莎时期遗留下来的信函[1],现为本馆馆藏。1899年7月,康有为在加拿大联合华侨创立了保皇会,其分会逐渐遍布海外华人世界。1903年,康有为次女康同璧在加拿大创立保皇女会。保皇会的许多重要事务可通过康有为致康同璧书这一渠道向他人转达。1905年,康有为首次赴美,本文将对此信函中提及“会牌”一事,结合信札等文献作明确梳理。
1904年末,康有为为筹措会费,嘱康同璧设计制造保皇会会牌[2]。1905年,康有为指派康同璧负责加、美保皇会会牌的制作任务。相关数通康有为致康同璧信札可证:一是“会牌定用古铜色,与外国宝星同,可减人憎”[3];二是“能染过古铜色否?可问之,须款多少?若能之,则再做数千(日期:二月十八)”[4];三是“古铜色银牌已收,众议定一个即寄回,收到后即将此牌之色一律染过,交铭三速发东方各埠,令各埠保皇会皆带此牌接我,每牌可着收银一元”[5]。康有为致康同璧信札商议了保皇会会牌颜色、数量和价格定制等事宜。康有为为筹集保皇会经费,趁赴美各地演说与观光之际,利用自身威望和政治号召力,每到一地,要求当地华侨和保皇会员须佩戴会牌前往迎接。
1905年6月,康有为在纽约召开各埠保皇会会员代表会议,颁布了《保皇会公议改订章程》[6]。《保皇会公议改订章程》云:“凡入会者,当领会牌为据。会票不能常带身上,故以会牌为据”[7]。所谓“会牌”,应为会员的身份证明卡。具体做法是:“会员大聚集时,必当悬挂。其有出游他埠及还总局,即以此牌为凭任”。《改订章程》还规定,“会牌”的颁发权属于总局,会员每领一个“会牌”,须付美银一元,不论哪个地方都一样。从《康同璧南温莎旧藏》信札看,康有为就提及许多华侨及会员不领“会牌”。“会牌”于1905年至1906年主要流行于加、美保皇会各埠[8]。1907年,保皇会改组为帝国宪政会,取消了原来的“会牌”[9]。
“会牌”为圆形银质证章,直径约为4厘米,古铜色,正面左上方为一面三星旗(此为保皇会会旗),左下方有“C.E.R.A”四个大写英文字母(英文全称为“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即“中华帝国维新会”),右上方有清朝龙旗一面,右下方有“保皇会同志”五个中文字(保皇会会员之间以“同志”互称,《改订章程》中重申这一规定),正中的下方为两面旗帜下的光绪帝头像。
保皇会会牌[10]
注释:
[1]见《康同璧南温莎旧藏》。
[2]《与同璧书(S-C46)》(1904年12月31日),《康同璧南温莎旧藏》。
[3]南海博物馆编:《康有为墨迹》,第183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
[4]南海博物馆编:《康有为墨迹》,第184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
[5]南海博物馆编:《康有为墨迹》,第220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
[6]张启祯编:《康有为在海外·美洲辑》,第79页,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7]高伟浓著:《二十世纪初康有为保皇会在美国华侨社会中的活动》,第95页,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
[8]高伟浓著:《二十世纪初康有为保皇会在美国华侨社会中的活动》,第90页,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
[9]高伟浓著:《二十世纪初康有为保皇会在美国华侨社会中的活动》,第96页,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
[10]1905年,康同璧在美国设计,并在哈特福德制作了两万七千枚。参见张启祯编:《康有为在海外·美洲辑》,第57页,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