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在线品鉴第八十九期—孔广陶集米芾字《重建云泉山馆记》拓片


孔广陶集米芾字《重建云泉山馆记》拓片,质地:纸,尺寸:纵109厘米,横51厘米。


释文:重建云泉山馆记    南海孔广陶集襄阳米芾书 

云泉山馆旧祀苏文忠三贤 首其事者为先太史暨黄香石张南山诸先生 伊墨卿太守所称诗坛七子也  咸丰甲寅兵燹后厥馆废焉  张延秋侍御故以文学世其家  光绪乙酉典闽试归顾且叹 予慨然曰 三贤既并祀 七子当祔祀 曷修废举坠乎  侍御唯唯 且拟佽助会各以事阻  予乃独任其费 既经始改造于旧境  易其一 增其十 最三十有二境 事未集而侍御遽殁 因并以从祀焉 噫其可咸也 己馆创始增修颠末 有伊墨卿 黄香石二先生旧碑在 今弗赘于时己丑九月九日也  

作者简介:孔广陶(1832―1890),字鸿昌,号少唐,广东南海人。以盐商起家,遂至巨富,以藏古籍、书画有名于时,有粤省四大藏书家之誉。精校雠,曾校刊孙星衍藏本《北堂书钞》,参稽古籍多种。其藏书目编就而未刻,徐信符尝藏有《三十三万卷书堂目录》。辑刻书有《复古香斋五种》《岳雪楼书画录》等。

  广州之“镇山”[1]的白云山,“抱城而居,岗阜绵邈,岭壑耸秀”[2]。白云山麓有一山涧名为“蒲涧”,传说长生不老的“千岁翁”郑安期在此采得九节葛蒲,服后驾鹤成仙;在蒲涧中有一高崖名为“滴水岩”,水滴自几十米的高崖飘下形成水帘,落到地下即成潭,称为“濂泉”。云泉山馆筑于蒲涧濂泉胜景间,旧址位于郑仙翁祠旁,周临碧虚观及飞霞观。 其兴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落成次年(1813),金石大家、文坛领袖伊秉绶作《云泉山馆记》:“白云濂泉之间,有宋苏文忠公之游迹焉。嘉庆十七年,香山黄培芳,番禺张维屏、黄乔松、林伯桐,阳春谭敬昭,番禺段佩兰,南海孔继勋修复故迹,道士江本源、黄明熏董其役,拓胜境二十,縻金钱若干。次年,闽人伊秉绶适来观成,乃为之记,而系以铭”[3]。嘉庆二十一年(1816),云泉山馆增修,黄培芳作《增修云泉山馆记》[4]。从黄培芳记述可知,云泉山馆的修建颇具规模,有环碧楼、南雅斋、江景亭、镜华舫等诸胜,馆内有亭台楼阁,草木繁茂,修竹成林,实为幽静典雅的园林式道观建筑。
  云泉山馆作为清中后期岭南文人画士雅集频举之地,书画诗文创作兴盛。1814年,黄培芳在云泉山馆以东道主的身份接待安徽桐城派巨擘、古文倡导者姚莹。常州画家汤贻汾离粤返乡时,粤东士绅二十余人饯别于云泉山馆,仪克中、黄培芳和谢观生等合作《云泉饯别图》赠之[5]。道光六年(1826),谢观生绘《云泉听瀑图》,从中可窥“蒲涧濂泉”当时之盛景风貌。谢氏描绘了高士在蒲涧濂泉观瀑、听瀑之胜景;近景画树木草丛和巨岩,一高士杵杖凝思听瀑,一高士席地而坐观瀑;远景画崇山峻岭和虬曲古松,岩石之后壁立千仞,飞瀑直泻。

  咸丰甲寅年(1854),云泉山馆毁于兵灾。光绪乙酉年(1885),张维屏之孙张延秋与南海孔继勋之子孔广陶重寻山馆旧址,看到先人遗迹所存,决定重建云泉山馆。《番禺县志》载:“光绪三年,张延秋成进士,殿试本拟置第一,以微疵稍抑之,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主讲越华书院两年,赴京记名以御史用。十一年放福建副考官,所取多知名士,闹艺为一时之冠,试竣乞假归,与在籍刑部郎中南海孔广陶,议修云泉山馆”[6]。光绪己丑年(1889)其重建后,孔广陶乃作《重建云泉山馆记》,从米芾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光绪末年,云泉山馆再次圮于战火,杂草丛生,残墙败瓦,成为了一片荒芜之地。白云悠悠,流水潺潺,松竹苍翠,幽鸟相逐,惜云泉依旧,山馆何在?


谢观生《云泉听瀑图》描绘的蒲涧濂泉[7] 


注释:

[1]“镇山”是指一地区内的主山。
[2]陆葇:《游白云山记》,见《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光绪辛卯版。
[3] (清)戴肇辰《(光绪)广州府志》广州府志卷八十四,清光绪五年刊本。
[4](清)黄培芳:《增修云泉山馆记》,载自谭棣华编《广东碑刻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续修四库全书》,第1502册,第18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6](清)梁鼎芬《(宣统)番禺县续志》番禺县续志卷二十一,民国二十年重印本。
[7]谢观生《云泉听瀑图》,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