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品鉴第九十一期—吴荣光行书八言联
吴荣光行书八言联,质地:纸,年代:清道光丙戌年(1826),尺寸:纵163.8厘米,横30.1厘米。
释文:积善有征受德之佑 笃心自守与道合符 道光丙戌四月 吴荣光
印章:①白文长方印“御赐观象砚斋”
②白文方印“吴荣光印”
③朱文方印“荷屋”
鉴藏印章:①白文方印“顺德伍氏所藏”
②朱文方印“镜广赏心”
作者简介:吴荣光(1773—1843),原名燎光,字殿垣,一字伯荣,号荷屋、石云山人、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编修擢御史,巡视天津漕务,官至湖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工书画,精鉴赏,富收藏。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吾粤书家有苏古侪、张药房、黎二樵、冯鱼山、宋芷湾、吴荷屋、谢兰生诸家,而吴为深美,抗衡中原,实无多让,慎伯书品不称之,可异也”。又云:“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著有《历代名人年谱》《筠清馆金石录》《筠清馆法帖》《辛丑销夏记》《帖镜》《绿伽南馆诸集》等。
作品赏析:吴荣光主要身份是晚清大儒和名臣,同时又集金石书画鉴藏于一身,尤擅书学。吴氏传世的墨迹颇多,向为世人所珍重。吴荣光书法生成要素主要有:一是其对历代金石、彝器、书画的鉴藏和研究。出生于佛山富贾之家,购置藏品主要依靠家庭财力的支持;二是其宦游京师、湖广等地,与阮元、翁方纲、叶梦龙、潘正炜等人的广泛交游形成书画鉴藏群体;三是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虽受到阮元、翁方纲倡导碑学思想的影响,却始终坚持帖学旗帜[1]。
此为道光六年(1826)吴荣光五十三岁时创作的行书作品。此联取法王羲之《兰亭》《圣教序》以及苏轼的行书结字和用笔,字形修长,用笔娴熟,雄沉朴茂、气息儒雅的书法艺术风格已然形成。吴荣光作为造诣颇深的书画家、富甲一方的鉴藏家,其所用印鉴蔚为大观。“御赐观象砚斋”是其斋轩室名之一。清嘉庆九年(1804),嘉庆皇帝赏赐给吴荣光一方仿唐观象砚,因此吴荣光题其居室名为“御赐观象砚斋”,并镌一印[2] 。“御赐观象砚斋”多见于吴荣光书法作品,尤其见于对联,往往作为上联的引首章,且经常与下联的白文方印“吴荣光印”和朱文方印“荷屋”搭配使用[3]。作品下联钤印一枚鉴藏章“顺德伍氏所藏”,“吾粤鉴藏之风,嘉道后始盛”[4],说明了名家书法收藏之风在岭南地区日炽。
嘉道年间碑学大潮的先声拉开帷幕,晚清岭南碑学日盛。但不容忽视的是,帖学书家亦大量存在,且成就颇高,除了吴荣光之外,还有黎简、谢兰生、朱次琦、陈澧、梁鼎芬等。晚清岭南帖学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书家学习法帖日盛且水平颇高,二是刻帖、藏帖之风的盛行[5]。此种现象固然与特有的岭南文化紧密相关,但亦离不开吴荣光等人的影响与坚持。吴氏作为书画鉴藏群体的核心人物,对整个圈子乃至当时广东书画界亦产生较大的影响[6]。
注释:
[1]黎向群:《吴派书法生成的时代要素、要件及传承》,《书法》2022年第10期。
[2]张世虎:《能称粤冠抗中原—清代吴荣光书法及其交游》,《书法》2018年第10期。
[3]朱万章:《吴荣光书画鉴藏印说》,《中国书法》2018年第8期。
[4]冼玉清:《广东之鉴藏家》,载《广东文物》1940年。
[5]周利锋:《吴荣光与广东书家交游考略兼论晚清岭南帖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6]周利锋:《从嘉道时期的书法雅集看碑学传播:以广东为例》 ,《中国书法》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