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品鉴第四十四期—王文治行书横披
王文治行书横披,质地:纸,尺寸:纵110厘米、横212厘米。
释文:仆在钱塘 一日谒陈述古 壁上小书一绝 君谟真迹也 约绰新娇生眼底 侵寻旧事上眉尖 问君别后情多少 得似春潮夜夜添 后有人和二诗亦佳 不知谁作也 临东坡先生真迹 梦楼王文治
印章:①白文方印“文治私印”
②朱文方印“文章太守”
作者简介: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一甲三名进士,探花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任云南临安府知府,三十二年以事免归,三十六年掌教杭州崇文书院。精音律,信佛教。为文瑰丽,至老归于平淡,诗雄杰宏亮,不愧唐音,一时声华与袁枚相上下。工书法,秀逸天成。其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并称“翁刘梁王”四大家。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云:“国朝书家,刘石庵相国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专取风神,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著有《快雨堂题跋》《梦楼集》。
作品赏析:王文治是清代中期的帖学名家,书法博采众长,独具一格。其早年习书从乡前辈笪重光[1]入手,尔后服膺董其昌之法,飘逸婉柔的点画与妩媚匀净的结体,显露出与两者书法的传承。王文治早年亦喜临习晋唐人书,“余童时学欧阳《醴泉铭》,以为全从右军《黄庭》《像赞》得笔,质之塾师,塾师莫敢应。及见米元章评欧阳‘真到内史’之语,私幸少时所见不谬”[2]。步入中年,王文治认为学晋当从宋人入手。在宋人书法中,王文治最推崇的当属米芾和苏轼,“宋人书唯米海岳得右军之髓”[3]。渐及晚年,王文治临习大量包括《灵飞经》在内的唐人写经,其中包括张即之的书法[4]。由此可见,王文治在反复研习诸家之贴中逐渐“融汇百家,自成一体”。
此横批为王文治临写《天际乌云贴》中的部分内容。《天际乌云贴》历经数代流传,后被翁方纲所藏[5]。翁本此贴,实为后代临摹本,今存并非真迹[6]。王文治虽曰:“临东坡先生真迹”,但实质上笔墨技法却是表现“己意”,当是王文治中晚年成熟时期的书风。此行书书法线条爽洁舒展,结构紧密而内敛,用笔转少折多,潇洒秀美,表现出萧疏秀逸之韵。此横批用墨并不淡,而是浓润、枯燥有致。王潜刚《清人书评》言:“余见梦楼书用浓墨者亦极多”[7]。
参考文献:
[1]王文治《快雨堂题跋》卷六《笪江上论书》。
[2]王文治:《快雨堂题跋》,第739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
[3]王文治:《快雨堂题跋》,第789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
[4]薛媛:《“淡墨探花”王文治》,《荣宝斋》2004年第9期。
[5]宋立:《翁方纲与苏轼《天际乌云贴》》,《美术学报》2020年第2期。
[6]徐邦达:《苏轼《天际乌云贴》卷》,《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第4期。
[7]王潜刚:《清人书评》,民国影印本1929年版。